新华社香港11月8日电 题:全运会按下“快扣”香港建设“城市”——专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罗树培谢牛、李玉辉。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树培在香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11月5日摄)。新华社发(王沉 摄)粤港澳首次联合举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即将开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树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三地首次共同举办大型活动。全运会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广东运动发展的重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为大湾区进一步合作提供平台。也为香港建设“城市城市”按下了“快进键”。本次全国赛,香港赛区将举办8项比赛项目和1项群众性比赛项目。罗树培表示,早在两年多前,三地就开始协调准备工作。过去一年,三地合作深入推进,香港也组织了多轮各类赛事的测试赛。这些前期工作为各国嘉宾参加全运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全运会,香港代表团运动员人数超过600人,将参加28个比赛项目。如果加上约270名队伍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以及23项群众性赛事的参赛者和工作人员,代表团的运动员总数超过1800人,这是l这是自1997年香港参加全运会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作为香港代表团团长,罗树培认为,体育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边疆窗口。近年来,无论是国家队运动员还是香港队运动员,都在国际和亚洲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向世界清晰地展示了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及其带来的凝聚力。 “体育不仅仅是竞技场比赛,更是弘扬全民健身精神。”罗树培表示,当观众能够近距离为运动员加油时,不仅激励了运动员,也在不经意间激发了更多年轻人想要“我也可以试试”,让体育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此前,香港运动员贝俊龙在早早开始的帆船比赛中为香港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 “许多香港运动员提前一年搁置其他工作,专注于谈准备比赛。香港队在本次全运会上的成绩值得期待。”罗树培还表示,参加全运会的运动员来自各个省区市,让香港市民更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运动员所代表的独特地域文化,进一步加深家国情怀,加深国家认同。进入“全运会时间”的香港各比赛场馆,在“简单、安全、精彩”,多方展现“东方之珠”之美 赛场之外,志愿服务成为本届全运会的一道亮丽风景,香港赛区共派出超过16000名志愿者,组成了香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志愿者队伍。不久前,一系列惠港政策陆续落地,包括扩大进出港澳人才签证试点范围、内地部分口岸实施“刷脸”智能卡等。可以过海关等等。罗树培表示,这些措施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旅游枢纽城市的地位,同时也为推动内地游客“一程多站”旅游注入动力。在罗树培看来,香港发展成为“大事之都”的历史由来已久,香港正在积极完善各种软硬件配套设施。他表示,启德体育公园主区开放仅半年,已有超过140万人次购买门票进入该区。每一次大型活动带来的不仅仅是门票收入和热情,更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尝试从舞台搭建、安保物流到零售供应的连锁化。其背后是数千个就业岗位的支撑,真正实现了“一件事,全市受益”。 “全运会期间,香港有很多文化和旅游活动,包括原创音乐剧、主题公园等。